在世界海洋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此前在三亚亚龙湾青梅港搁浅获救的糙齿海豚“阳阳”,在多方见证下于三亚外海成功回归大海。近100名参与者,包括“阳阳”的发现者、捐赠物资的爱心企业和人士、参与救援的志愿者、医护团队以及关注报道的媒体代表,共同出席了放归仪式。
“阳阳”的成功放归标志着三亚海洋生物救助能力再上新台阶。这是继2024年短肢领航鲸“海棠”成功放归后,三亚实现的又一例鲸豚类动物经人工救护后重返海洋的案例。救援团队充分借鉴“海棠”救助经验,迅速形成高效响应机制。在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联合多家单位与众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依托“阳阳”强烈的求生意志,经过40余天的全周期科学养护与精准护理,“阳阳”的各项生理指标经科学评估确认达到野放标准
糙齿海豚“阳阳”放归仪式
放归仪式上,三亚海昌海洋生物保育中心总经理张善斌详细介绍了“阳阳”的救助历程、康复情况及救援团队背后的辛勤付出,并向社会各界的支持表达了衷心感谢,表示将持续投身动物保护公益事业。
作为拥有丰富救助经验的公益组织,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在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第一时间牵头组建救援团队。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蒲冰梅在仪式上特别指出,胃镜检查发现“阳阳”体内存在渔网、鱼线等塑料垃圾,这再次警示了海洋塑料污染的严重危害。她呼吁公众“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杜绝垃圾入海、拒绝非法捕捞”, 并强调协会未来将致力于“完善救助网络体系、加强公众海洋保护科普教育、积极协助推动相关政策落地”。
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闫国琦现场致辞,高度肯定了救助团队的卓越工作。他表示,“阳阳”的顺利回归,充分体现了三亚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度重视和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坚定决心。 他强调,良好的生态资源是三亚发展的核心优势和重要支撑,农业农村局未来将持续强化海洋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搁浅海洋动物的救助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更是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此次成功放归,有效串联起“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公益机构专业赋能、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生态保护链条。 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等专业组织凭借多年经验,在救援中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和资源整合,不仅联动科研团队制定精准诊疗方案,还通过“美人鱼的安全港湾”等科普项目提升公众救护意识。这场由政府统筹调度、企业提供保障、公益机构搭建平台、志愿者倾力参与的生命守护行动,正共同织密覆盖海南沿岸的水生野生动物救援网络,让每个环节都成为守护蔚蓝家园的坚实力量。
伴随着“阳阳”银色的身影融入碧波,海面上划过的涟漪,正无声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